杨展,字玉梁,四川嘉定(今乐山)人,英勇善战,智勇双全,堪称各位将领中的佼佼者。他的英雄事迹,广为流传,尤其在南明时期被誉为“天府长城”。
——《南明史》
杨展,字玉梁,四川嘉定(今乐山)人。自幼身材高大,体格健壮,勇猛过人,才智出众,成为众多英勇将领中的佼佼者。崇祯十年(1637年),他参加了武举并以优异成绩名列第三,成功获得进士的资格。随后,他被任命为广元守备。凭借过人的勇武和智谋,杨展在平定流寇的战斗中屡立战功,迅速获得提拔,晋升为川镇中军参将。
然而,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在大明帝国的政治风雨中,张献忠趁清军与李自成双方争斗中原的时机,挥师攻入四川,迅速向成都推进。当时,杨展率领约3000名士兵驻守成都。尽管他力战顽强,但不久后成都还是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失守,杨展最终被俘。面对困境,杨展凭借着过人的武艺和冷静的头脑,在一次夜间守卫松懈时,悄悄斩杀了看守士兵,趁机跳入江中,借水流逃向新津,成功脱险。
张献忠攻占成都后,迅速仿效李自成,建立了大西政权,并逐步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。凭借四川得天独厚的“天府之国”土地,张献忠加速扩充军备,积累粮草,逐渐形成了一支拥有数十万兵员的大军。然而,由于张献忠秉持流寇思想、缺乏政治谋略,再加上与四川士绅集团的矛盾不断加剧,导致内部纷争不断,最终引发了震惊全国的“屠川”事件,极大地失去了四川民心。
展开剩余70%在此背景下,杨展于犍为起义,开始了反抗张献忠的斗争。他首先攻克了嘉定府(今四川乐山),紧接着,川中的百姓纷纷响应,支持他推翻张献忠的暴政。弘光元年(1645年),杨展又攻占了叙州(今四川宜宾),并大破张献忠的部将冯双鲤,名声大噪。隆武二年(1646年),杨展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,他击败了张献忠的强将刘文秀,攻下了嘉州(今四川乐山)、邛州(今四川邛崃)、眉州(今四川眉山)、雅州(今四川雅安)等重要城市。川中大地震动,杨展名震巴蜀。
面对杨展日益强大的威胁,张献忠决定亲自出征,集结了10余万大军,向杨展发起进攻。双方在彭山江口展开了激烈的对决,杨展凭借卓越的战略战术大破敌军,不仅斩杀了张献忠的弟弟,还迫使张献忠撤退至川北。杨展紧追不舍,追至汉州(今四川广汉),再度大败敌军。隆武二年(1646年)九月,杨展收复成都,极大鼓舞了南明的士气。
然而,好景不长,清军很快攻占了川北重镇保宁(今四川阆中)。在当年十二月,杨展组织了收复保宁的战役,但不幸遭遇清军反击,战败而退。清军趁胜追击,杨展只能放弃成都,退守到嘉定。此时,四川局势已经形成了南明与清军的对峙局面。
永历元年(1647年),杨展凭借着出色的指挥与战略再度恢复了部分势力,并在资阳、简州(今四川简阳)一带大败清军,取得了自清军进入四川以来最为辉煌的胜利。
当时,满清肃亲王豪格正驻守嘉定,与杨展势均力敌。最终,豪格亲率清军与杨展交战,在这一场激烈的战斗中,清军大败,杨展再次取得了震撼敌人的胜利。杨展成为了清军入川的最大障碍,甚至被誉为南明时期的“天府长城”。
永历二年(1648年),永历帝朱由榔赐封杨展为广元伯,授予都督同知总兵之职,兼任提督秦、蜀兵马,并加封太子少傅。此后,杨展的爵位不断晋升,最终被封为华阳侯。永历三年(1649年),驻守重庆的明军将领袁韬与武大定因与同僚李占春发生内讧,导致兵员缺乏,粮草匮乏。二人于是决定投奔杨展。然而,杨展未料到这两人心怀不轨,竟背叛了他,并设计将其杀害。
杨展死后,南明在四川的抵抗力量迅速瓦解,四川境内的明军陷入了没有领导的混乱状态。清军趁机发起了进攻,并迅速占领了整个四川。南明失去了这一重要的抗清基地,再也无法从四川获得足够的物力和人力支持,最终导致南明的覆亡。
顾诚先生在《南明史》中高度评价了杨展的功绩,称他为“注重恢复农业生产,确保足以自给,蜀民赖以全活者数百万。都敬重杨展如父母,杨展在南明诸将中堪称富强甲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英赫优配-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-专业股票配资-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